风光一时的网络借贷,正成为民间借贷的线上“升级版”。作为新金融形式,网贷纠纷在近年大量涌现,不仅带来社会问题,还给司法部门带来了新挑战。
证券时报《网贷者亲历记:8家贷款公司如何让我累计负债百万》的报道,今年6月14日刊发之后,引发强烈反响。本篇报道继续深入调查网贷纠纷的司法实践,了解网络贷款合同背后隐藏的本息算法套路、当前司法的局限以及监管的无奈。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一些沦为高利贷变种的网络贷款,要走上规范化仍需要各方共管共治;而驱除高利贷,则需要每个人拿起法律的武器。
1.起诉
“我们打算起诉。”8家贷款公司(以网贷公司为主)的借款人王素芬(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她和家人要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自己此前多付的利息。
2015年,做服装生意赔了14万元的王素芬,没有收入来源,开始以贷养贷。4年时间,她向8家贷款公司借钱,累计借债过百万元,最后债务余额滚到58万元。近期,在家人帮助下,她向各家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提出以月息三分为条件,结清欠款。(详见证券时报2018年6月14日A4版《网贷者亲历记:8家贷款公司如何让我累计负债百万》)
截至发稿,已有亚联财、盛进等4家公司接受谈判,同意王素芬提前还款,并按照36%的利率结清欠款。但是,也有公司在沟通过程中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对于这类公司,王素芬和家人打算起诉。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因互联网借款产生诉讼的在全国有很多。司法部门把这类诉讼划归为民间借贷纠纷。因为P2P(网贷平台)、小贷公司并非国务院下属金融监管部门发牌的金融机构,受地方金融办和工商部门管理,其业务本质是民间借贷。
证券时报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旗下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民间借贷”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案件数量超过200万件。增长趋势上,近10年中,前5年曲线平坦,每年判决不足1万件,但从2013年起,案件数量骤然上升,当年超过2万件,2017年达到了58万件。2013年正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当时,P2P、小贷公司在全国开花,随后几年,消费金融、现金贷、信用分期等业务拔足狂奔。
2.本金算法存分歧
王素芬起诉的底气,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超过36%以上的约定应为无效。
王素芬与被告网贷机构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可合同中对贷款本息的确定。
比如在深圳某小贷公司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款中,王素芬借入本金8万元,首月预扣本息和各类费用共13150元,实际收到66850元。
王素芬认为,本金应该用实际到账的66850元计算,预扣利息的做法是典型的“砍头息”,不应该算进本金。
而沟通中,该小贷公司服务人员认为,手续费是咨询机构收的,并非利息。咨询机构为王素芬提供了借款咨询、贷后管理等服务,收取居间费用。
广东省华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熊勇律师表示,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如何完整归集、准确认定实际利息数额,往往是借贷双方的争议焦点。他认为,针对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之外,与资金出借方以外的市场主体签订其他合同并支付管理费、信息费、咨询费、手续费、保险费、中介费等非“利息”名目的费用,应实施全产业链监管及全利益链审查。
“原则上,除非是借款人自愿购买,且购买的是和出借方没有任何利益利害关系的服务,否则所有费用都应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下借款人的借款利息费用。如果不这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24%、36%这一‘护民利器’,将因为资金玩家的障眼法而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熊勇说。
3.利息算法藏套路
隐藏得更深的是利息“算法套路”,在法庭上也不一定能被识别。
以王素芬的这份合同为例。贷款的月息为1%,月居间费率为0.97%。以8万元为本金,共分12期还,首月还掉13150元后,合同中要求,剩下月份王素芬需要每月还8242元,其中包括每月偿还的本金6666元,利息及手续费之和1576元。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这一算法是用借款本金除以期数,得到每月应还的本金;再加上本金乘以月利率算出每月利息、本金乘以月居间费率算出每月手续费,与每月本金加在一起,得到每月的分期金额。
这是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上常用的算法,公式为“每期还款=(贷款本金×贷款月利率×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期数”,有的合同将它称为 “等本等息”。
这一算法的套路在于,没有考虑到王素芬每月还款都会还掉部分本金,剩下的月份应该减掉已还本金,以剩余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而不应该再用初始本金计算利息。
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旺根认为,在借贷领域,本金应该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数量为准;借款占用多长时间,就收多少利息,没有用过的钱不应该收利息。
一位负责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部门人士也认为,民间借贷业务应遵循“用多少本金则收多少利息”,计算利息时要扣除已经归还的本金。
上述“套路算法”仅适用于借款人在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情况,而在分期付款的情形下,不扣除已还本金的做法,将使得实际利率要比名义利率高得多。
以王素芬这笔借款为例,砍掉预扣的费用之后,如果每期仍按照剩余本金计算利息,实际年化利率超过45.5%,而合同上约定的年息仅有12%。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只有少数民间借贷案件判决规避掉了这一算法套路。大多数情况下,法院的算法很简单:以当事人起诉时点的总利息除以总本金,比对利率是否超过了最高法规定24%和36%的红线。
其实,上述“算法套路”只在网贷等民间借贷合同中出现最多,而在银行个贷部门的本息计算方式中,则不存在。银行每月会扣除已还本金,用剩余本金为借款人计算利息。在银行官网和新浪官网的等本息计算器上,都有减除已还本金的贷款计算窗口。
4.法院裁夺现状
王素芬虽得到了一些在民间借贷领域颇有经验的律师支援,但却并未稳操胜券。去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定书,让王素芬一家颇感忐忑。
在这起民间借贷的案子中,放贷人夏某状告借款人孙某欠钱不还,申请法院执行,但孙某认为,他只收到了夏某49800元,却要按照借款合同上的65096元为本金还款。
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打到了北京高院。北京高院认为,在借款本金的认定上,孙某签订的《借款协议》、《信用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等表明,他对取得借款的同时应当支付相关费用、且费用由夏某代付是知晓的。由于夏某已经举证证明帮忙代孙某支付了费用,孙某未能提供直接证据予以反驳,所以高院认为,一、二审法院认定借款本金为65096元的合同本金,并无不当。
利息算法上,高院认为,孙某借款65096元,按照合同约定月还款3363.29元,24期共计80718.96元,经测算,年利率约24%。最终,北京市高院没有支持借款人孙某的主张。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民间借贷纠纷,甚至是同一个当事人——夏某,在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也被告上了法庭,但结果不一样。
借款人李某起诉称,向夏某借款12.86万元,但实际只收到8.98万,夏某以介绍费、管理费等名目扣减了3.96万元。因为实际收到的本金少于合同本金,李某在提前还款的时候多还了3.3万的利息,要求夏某退还。
夏某这次也辩称,3.96万元为夏某为李某代付的咨询费、居间费等费用,李某对此是同意和授权了的,夏某提供了相关代收的证据。
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认为,按照法律精神,出借人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预先扣除利息,虽然出借人扣除时经过了借款人的同意,但借款人可能为了借款而不得不同意,而非真实意思表示。
对于服务费,该法院认为,中介机构收取李某服务费无可厚非,但应由李某直接支付给中介机构,夏某不应该利用自己优势地位,协助中介机构预先扣除。因此,预先扣除的相关服务费不能计入本金。
最终,在法院的支持下,李某讨回了自己多付的3.3万元利息。
民间借贷中的本金和利息到底应该怎么认定?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但类似案件实际情况复杂,加上法官对案件的理解不同,拥有自主裁量权,使得类似的案件在不同地区的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法院每天审理的案子非常多,民间借贷案件情况纷杂,弄清算法需要金融专业知识,牵扯法官精力较大。种种因素导致这类案件审理的结果出现差别。”有关司法部门人士表示。
不过,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上述案子判借款人胜诉,给王素芬和家人带来了信心。
5.缺席的被告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判例中,像王素芬这样拿起法律武器的人不少,但这不是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是贷款公司或者放贷人起诉借款人不还钱的情形。这类案子的被告,也就是借款人常常不到庭,结果往往是贷款公司或放贷人胜诉。
“这些被告往往是缺乏法律知识的个人,有人是不想还款,不敢出庭;有的人是还不起,跑路了;还有的人甚至没有收到法院传票,并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上述司法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对此,一位律师说,很多被告人并不知道,出庭可能是自己结清贷款、讨回多付利息、从债务漩涡中上岸的最好机会。
据了解,在法庭上,法官通常会将债务拆开,利率在24%~36%区间的,法院处于中立地位,即如果当事人自愿支付,支付完后悔想要回去的,法院不会支持;反之,如果出借人想索要这部分利息,法院也不会支持。但是,利率一经测算超过36%,借款人想讨回去,法院将支持。
上述律师说,很多被告只知道欠债金额增长得很快,殊不知,背后往往是因为实际利息比合同上的利息要高得多,又被隐蔽的计息套路给藏起来了,而只有在法院强光的照射之下,高利贷才会一一“现形”。
“放贷人钻空子,被告人却不出庭,我们法官也没有办法。”有法官说。
6.职业放贷人
在证券时报记者的调查中,一类疑似“职业放贷人”的队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以前述两个法院判例中都有出现的夏某为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输入夏某的名字加“民间借贷”,共找到9627条信息,其中夏某和三家中介服务公司往往一同出现,身份有时为原告,有时为被告,纠纷中不时出现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中介服务公司等新型借贷模式。
依照浙江玉环县人民法院对“职业放贷人”的定义,是指经常性借贷给他人并以此牟取高额利息的个人。职业放贷人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法院发现很多类似案件原告都为同一个人。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法院的民间借贷诉讼中,有七成来自职业放贷人。
今年2月,浙江玉环县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的若干实施意见》,并发出了一份职业放贷人名录。根据《实施意见》,同一或关联原告在该院民事诉讼中涉及20起以上民间借贷诉讼,或同一年度内涉及10起以上民间借贷诉讼的原告,将被纳入“职业放贷人名录”。
被纳入名录后,法院可依据相关规定,对其主张的相关事实不予认定处理,如发现有存在高利转贷、暴力索债等涉嫌违法犯罪事实的,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一位与职业放贷人打过官司的律师透露,有些职业放贷人背后,有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
据了解,职业放贷人的“套路”很多,包括通过写超额借条、要求借款人给第三方转账等更加隐蔽的形式,盘剥借款人,规避法律法规对高利贷的限制。
购房者用20张信用卡套现凑首付?银行或将收回 在监管三令五申下,近期,北京等地各家银行正在启动筛查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追收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严防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同时,提高利率和办理消费贷门槛,部分消费贷产品甚至暂停办理。 记者在调... 2019-07-05 09:28:43
移动支付加速出海,支付宝微信退税悄然起步 国庆中秋长假已过,居民出游人次及拉动消费均再创新高,国家旅游局出境团队游系统及网络大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出境游客数预计超600万人次。 随着出境游人数不断增长,中国移动支付“出海”的步伐也越迈越大。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等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 2019-07-01 09:29:24
战争升级!支付宝出走海外是因为微信? “WePayWithAlipay”“支付就用支付宝”支付宝官方微博10月16日发布最新视频广告中的所有人都欢快地唱着这两句并跳着“支”字舞,看的广大网友直呼大写的尴尬。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支付宝广告主打冲出国门,目标在于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一点在另外一支视频广告中被证实。在近期... 2019-06-26 12:36:25
小贷两重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很明显,小贷行业呈现出来的是冰火两重天。 从宽泛的角度看,小贷包含了互金领域的现金贷和传统小贷公司。在现金贷企业因为赚取暴利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之际,传统的小贷公司却在下滑的通道上无力自拔。 11月13日,趣店集团发布其上市以来的首份季度财报。财报... 2019-06-18 12:06:44
诈骗平台“借巢下蛋” 返利网该不该担责 针对这一问题,返利网与金豆包投资者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也导致了双方的一场“持久战”,拉横幅、抗议、起诉等,事件仍在不断发酵中。而金豆包并非个例,目前还有普天金安、田金所、国盈金服等三家曾与返利网有过不同形式导流广告合作的网贷平台也确认“爆雷”。返利网... 2019-06-17 12:45:58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48小时:多家银行“未获悉”新规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并强调对资管产品的资金池业务进行规范。《意见》指出,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 2019-06-17 12:45:56
重磅!网络小贷被叫停,价格炒至5000万 今日,央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特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正式宣告此前身价已经水涨船高的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暂停发放。该文件称,“近年来,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 2019-06-17 12:45:31
刷脸:既是风控手段,又是风险本身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的钱就没了……从钱包不离身到手机不离手,“无现金”社会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当街边的乞丐都在用支付宝乞讨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支付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但不论是扫码支付还是指纹支付,依然无法满足我们那颗“懒惰”的心,毕竟,掏手机... 2018-08-13 17:51:22
小贷两重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很明显,小贷行业呈现出来的是冰火两重天。从宽泛的角度看,小贷包含了互金领域的现金贷和传统小贷公司。在现金贷企业因为赚取暴利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之际,传统的小贷公司却在下滑的通道上无力自拔。11月13日,趣店集团发布其上市以来的首份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三季... 2018-08-02 17:54:34
欠3万网贷,该如何快速还清? 朋友圈里经常烛光晚餐、鲍鱼海鲜,自己却只敢粗茶淡饭、香肠泡面;别人下班逛街购物、聚会狂欢,自己下班却只能默然回家。这是小陈欠了3万块网贷之后的真实生活状态。相信不少还款能力较弱的人,在欠了网贷之后,也和小陈一样。小陈是一名企业的普通员工,月薪3000元,面对... 2018-07-23 15:45:41
网贷行业的罪与罚,救与赎,信与望
近段时间频发的网贷平台“爆雷潮”,让整个互金行业再一次陷入到了质疑当中,“P2P根本不可靠”、“P2P就是骗钱的”,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至暗还是存真,至暗还是致善,存乎一念之间。一、互金价值论在展开文章之前,很有必要来一场价值论证:互联网金融到...
2018-07-20 16:31:12
恶意拖欠小额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恶意拖欠小额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名词解释: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消费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办理过程一般需要做担保。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小额贷款在中国: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设... 2018-07-12 15:54:22
现金贷逾期被暴力催收,怎么办? 本月银监会发布《整顿现金贷的通知》,明文禁止暴力催收,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等行为催收。金融机构一经发现暴力催收,立刻叫停,概不姑息。此外,通知还要求,各类机构不能打着大数据的旗号,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窃取,不得靠倒卖客户信息营利。规定是有了,但... 2018-07-10 16:39:17
网贷逾期不还,两种情况会坐牢 网贷逾期不还,两种情况会坐牢名词解释:逾期并不是说过了最后还款日不还,而是指到了下个月账单日不还才算逾期。网贷逾期不还,两种情况会坐牢在借贷式诈骗中,如果你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证件来掩盖真实身份,在得手后便销声匿迹。还有的人虽使用真实身份,但在骗得借款... 2018-07-05 16:27:42
网贷被拒?做好6点轻轻松松就能过 网贷被拒?做好6点轻轻松松就能过名词解释:P2P网贷即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它是互联网金融(ITFIN)行业中的子类。网贷平台数量在2012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网贷被拒... 2018-06-29 15:24:23
网贷逾期怎么办?教你霸气应对暴力催收! 一眨眼又到月末,双十一剁手的快递还在路上,而花呗账单却早早出来,提醒你剁手的战果。如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提前消费、全民借贷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于是乎便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贷款。其中门槛比较低,容易下款的便是网贷,足够用来江湖救急。但... 2018-06-19 15:46:18
现金贷与欠债者——雪中送炭还是趁火打劫? 2016,几乎所有资本持有者都嗅到了现金贷的香气,各色各样的公司纷纷把视线投入到这个领域。2017年,综合多方数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一千家现金贷公司,巨头们靠巨大流量直接获客,小鱼小虾也奋力涌入这片新兴的蓝海,瓜分剩下的小块蛋糕。现金贷,在美国被称为Paydayloan... 2018-06-15 15:48:16
北京整治办重申:网贷机构数量业务规模应双降 北京整治办重申:网贷机构数量业务规模应双降贷款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 2018-06-14 16:01:56